LTC是Lead to Cash的缩写,打通了从销售线索到合同、订单、履约和回款的全业务流程,且实现了可复制,是华为的核心业务流程之一,它与IPD(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,集成产品开发)、ITR(Issue to Resolution,发现问题到解决的流程)并列为华为三大主业务流程,分别与销售、产品和售后服务三个核心业务团队相关。
今天我们来聊一聊,LTC作为直接与收益挂钩的核心流程体系,是如何工作的。
一、华为LTC流程体系
1.华为LTC流程体系结构
华为LTC流程体系,把整个销售过程分成三个阶段:管理线索、管理机会点、管理合同执行(履约)。
从销售线索到合同、订单,再到履约和回款,拉通了端到端的流程,且实现了流程的可复制。
为了让LTC流程能够真正实现“以客户为中心”,提升华为的竞争力,关键在于华为为此设置的“铁三角”,他们分别是:
客户责任人(AR):一般由销售经理或客户经理担任,负责客户关系的维护、客户需求的管理、商务谈判和合同、回款等事宜;
解决方案责任人(SR):一般由方案经理担任,负责产品需求管理、产品与解决方案设计、报价与投标、技术问题解决等;
履约责任人(FR):一般由交付经理担任,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和交付。
这些角色并不是具体的职位,而多是临时组成的项目组成员,每个部门有一个或多个人参与到项目组中,形成项目组,项目结束后临时项目组就会解散。这个“临时的项目组”从人事方面讲,就是虚拟组织,一般在游戏公司和教育公司用的比较多。
而虚拟组织的最大好处就是足够灵活,能够快速组成一个团队,项目结束也能原地解散,而且还能够整合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,降低时间、费用和风险,提高服务能力。
2.打通LTC流程,铁三角是关键
回到华为LTC流程中,铁三角作为面向客户的的基本作战单元,是如何打通LTC全流程的,关键点就在于铁三角之间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的打通。
1)职责和决策的打通
铁三角包含的客户经理、解决方案经理和交付经理,每个角色都扛起了一块重要的职责,从客户端、产品端再到销售端,覆盖了整个销售流程。
同时,铁三角的配置还非常有利于信息的交流,从而影响到关键决策。比如某个项目中的客户,他们在很多国家都有分支机构,那么在进行A国分公司的技术交付时,其中的一些接口与其他分公司所在国家的技术要求不同,因此就需要在合同条款中指明,是按照A国的标准统一条款,还是各个分公司所在国家的要求分别拟定条款,还是由总公司指定,都需要及时交流信息,方便做决策。
2)市场和销售的打通
在LTC的整个流程中,线索管理是市场的工作,机会点管理和合同执行则是销售的工作,想要打通LTC流程,首先就要打通市场和销售之间的通路,线索培育和分配的规则是什么,销售如何判断线索的成熟度,以及线索转化为机会点后的跟进流程等,都是很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。
市场和销售之间的打通,是双方就分歧点进行探讨并约定好规则的过程,也是砍柴之前的磨刀环节。
3)解决方案与销售的打通
解决方案负责产品的需求管理、产品与解决方案设计、报价与投标等问题,这与销售负责的客户需求管理及商务谈判、合同执行等内容均有所交集,产品与需求之间的接收与匹配,解决方案的适配,投标与合同的一致等,需要解决方案与销售统筹进行。
4)销售与交付的打通
合同签署之后,有合同交接环节,即销售将合同签署后,交接给交付经理,由交付经理带领团队进入合同交付执行阶段。这个过程中,双方也需要打通,否则很容易出现过度承诺但交付不了的情况。
3.LTC不只是“铁三角”的职责
LTC流程体系作为主业务流程之一,且是能够直接带来收益的业务流程,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流程和业务管理首要流程,因此它不仅是“铁三角”的职责。这个业务流程的前后端还应该再加上市场、财务、售后服务等与业务相关的部门,这样才能形成LTC流程的闭环。
二、企业想要落地LTC,需要做什么?
做toB和toG业务的企业,想必对于LTC流程体系很有感触了,那么想要在自己的企业里实现LTC流程,是不是只要按照管理线索-管理机会点-管理合同执行这三个流程来做就可以了呢?
在我看来,想要实现这样的业务流程,不应该只做三部分,在此之前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1.战略认知层面的对齐
想要改变或新开一条业务流程,一定需要全公司上下一心,而最好的对齐方式就是从上而下。
这件事情要先有一个项目负责人,最好是CEO,或者是销售负责人,然后再根据项目目标做好规划,拉齐认知,分阶段往下分解推进,这样才能自上而下地对齐认知,推动核心业务流程的落地。
2.业务流程梳理
业务流程的梳理相对来说比较繁杂一些,因为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流,以及不同工作流的交叉部分。
这时候就可以设置铁三角的角色,由销售、解决方案、交付和市场部门分别出1-2个人牵头,梳理出各自部门的工作流,然后再进行交叉打通。
以市场部工作流程为例:
市场部的工作除了提升品牌影响力,还有线索获取和培育的工作,因而在市场部的工作流程中,可以分成渠道管理-线索收集-线索分级-线索培育-线索转化的流程。
其中渠道管理,包含SEO/SEM、线上/线下活动、官网、转介绍、商务合作等多个渠道,不过每个渠道的负责人和逻辑都不一样,比如线下活动还包含自办活动、第三方展会,自办活动中从活动主题的策划,到参会人员邀约,以及活动现场的把控等,都是可以不断优化的课题。
面对不同渠道,需要设置不同的表单,注意对表单的来源做标记,这样才能在后续分析中对不同渠道的ROI进行判断。
线索收集完成后,要先对线索进行清洗。这里要提前设置好清洗的规则,什么样的线索是有效的,信息是否完整,不完整的话需要怎样补全。
线索分级,根据用户需求和预算等不同的维度,将线索的成熟度进行标注分级。
线索培育就是一个更大的工程了,如何建立标签体系,怎么判断线索培育的产出,不同标签的线索要推送不同的内容,内容由谁来生产、制作,线索转出的标准是什么等等,都是需要在线索培育阶段回答的问题。
线索转化成机会点,转出给销售的时候,怎样才能制定出双方都认可的判断标准?销售对机会点的跟进是否用心?这些是有角色交叉的地方,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探讨,如此才能拉通市场与销售之间的通路。
以上是市场端的业务流程,包含了市场与销售交集部分,后面的销售、解决方案和交付、服务等端口都需要详细梳理,由此才能拉通整个业务流。
3.人员配置和调遣
业务梳理清楚了,接下来就是人员的配置了。
人员配置也有很多方法,是有固定的编制,还是从各部门临时抽调组建项目组,项目结束了再解散?抽调人员是抽调固定的人员来负责,还是按照不同项目抽调不同的人?抽调的角色是否已到位?如果没有到位,需要提前招募,招募的人才画像是什么样的?
人员配置到位了还不算完,还要有配套的绩效管理,比如他们的绩效怎么考核?是项目组考核,还是原部门考核?项目组负责人管不管考勤?
4.数字化工具引进
战略有了,业务流程清晰了,人员也到位了,接下来就是落地了。
落地的时候发现还需要一个靠谱的数字化工具,不然就协作效率低,协作难度大,数据无法留存。
而如果有合适的数字化工具,业务流程会更好落地。
下面以纷享销客营销一体化CRM系统为例,说一下从渠道到交付服务流程是如何落地的。
这个数字化营销的解决方案,从营销的最前端开始进行管理,付费广告、官网、线下会议、在线直播、内容营销、社交媒体等多个获客渠道的线索收集及管理,然后再针对线索进行统一的查重与整合,清洗后得到的高质量线索可以进行自动分配,未达到标准的线索则进入线索培育周期。而第一轮分配给销售的线索,则包含了转化、无效、销售退回的运营逻辑。
再往后的流程就是销售的商机管理和客户签约等阶段,最后是对端到端的营销全链路进行精准评估,比如哪个渠道的ROI最高,哪个渠道的潜力最高等。
可以说这个营销解决方案百分百满足了LTC业务流程的需求,选择这样一款工具,系统磨合周期短,基本上可以直接上手和落地了。
最关键的是,这款数字化工具不仅能够支持LTC部分的业务流程,还同时支持MTL(市场到线索)和ITR(问题到解决)的流程,实现了从市场到线索到商机再到问题和问题解决的业务闭环,对于有营销全链路管理需求的企业而言,可以说是非常实用且方便了。
总结:
有了数字化工具的支撑,整个企业的LTC业务流程落地就可以逐步推进了,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随时进行复盘,当然复盘也需要用到数字化工具中的数据分析,通过每个关键阶段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复盘,得出问题,逐一解决,不要心急。要知道华为LTC流程落地从2007年启动,到2017年项目变革关闭,用了10年的时间进行变革,我们用不了这么长时间,但是也要做好“长期战”的准备。
参考文章:
4.LTC流程图是集结20万华为人的作战地图!流程图有4类,第2最常用
原创文章,作者:大鹏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uziqianzhan.com/article/16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