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AI内容营销趋势:从工具到伙伴,营销人如何不掉队?

想象一下,凌晨3点,一家美妆品牌的AI内容营销系统悄悄完成了以下任务:

  • 分析了超一线城市用户熬夜护肤的需求;
  • 生成了20个TikTok短视频脚本;
  • 安排AI虚拟网红进行多语言直播;
  • 同步更新了官网的AR试妆功能。 而这一切,都在营销总监熟睡时自动完成。

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可能是2025年AI内容营销的日常。据一些机构预测,到2025年,70%的营销内容将由AI生成。从目前全网“人均DeepSeek”的情况来看,70%的比例可能还是有些保守的。

至少我现在动笔写文章之前,已经习惯了问一问DeepSeek,有哪些建议,如何改进。

2025年,AI也许不再只是辅助工具,而是内容营销的核心驱动力之一。

那么,营销人该如何应对这场变革?

2025年AI内容营销趋势:从工具到伙伴,营销人如何不掉队?

一、内容生产:AI从工具变成“创作伙伴”

在内容生产的领域,AI的角色正在经历一场革命。它不再是单纯的辅助工具,而逐渐转变为一个能够深度参与内容创作的伙伴。

1、AI不仅能写文案,还能拍电影

AI的内容创作能力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文案撰写,很多以内容创作为主业的人都惊出冷汗,因为AI不仅能写,文笔还很好。

除了文字创作,它还能够协助制作电影、短视频等多样化的内容形式。比如Runway Gen-3等工具可以将文字直接转换成电影级分镜;AI电影制作公司AIVA已经成功制作了多部短篇电影,这些电影在剧情、人物塑造、画面表现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。

除此外,AI还能进行学习,让创作的内容更符合你的风格,比如GPT-5的“人格克隆”功能能模仿CEO的语气,生成思想领导力内容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营销人可以怎么做?

  1. 建一个内容基因库:把品牌历史、产品手册、营销案例都数字化;
  2. 训练AI学你的风格:让AI掌握品牌的语调、视觉风格和内容偏好;
  3. 设置敏感词过滤:避免AI生成不合规的内容。
  4. 2025年,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不仅不会被淘汰,反而会升职加薪——因为他们将成为AI的“策展人”,当然前提是,你要使用好AI。

2、动态内容:AI能根据数据实时调整

AI不仅能生成内容,还能根据用户行为实时调整。例如,AI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、搜索记录等数据,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内容。这个某宝某音上早就这样做了,很多人甚至对着手机“训练”个性推荐。

以下是AI在动态内容创作中的应用:

个性化推荐:AI可以根据用户行为,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内容。

实时更新:AI可以根据新闻事件、热门话题等,实时更新内容。

多渠道分发:AI可以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,调整内容的呈现形式。

那么营销人怎么做呢?

工具推荐

  • DeepSeek:支持多轮对话,记忆上下文。
  • Jasper AI:专为营销场景优化的文案生成工具。
  • 通过多轮对话,就可以建立不同场景的内容库,随时随地调出想要的内容和资源。
  • AI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,从文案撰写到电影制作,再到动态内容的实时调整,AI正成为内容创作者的得力伙伴。

二、受众洞察:AI比你更懂用户

在数字化营销的初期,营销人员依赖用户标签进行内容推送,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

AI技术的引入,让内容营销的受众洞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。通过微表情、眼动数据等生物信号,解码用户的真实需求;通过大数据分析、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,分析群体行为模式。

比如一些汽车品牌的自动驾驶程序中,就利用AI来分析用户试驾时的微表情,以优化广告素材,或改善用户体验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营销人可以怎么做?

利用AI建立三级内容响应机制:

基础层:年龄、性别、地域等基本信息;

反应层:用户实时的搜索关键词、点击路径;

预测层:通过AI预测用户的情感倾向和决策动机。

这种三级内容响应机制,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,还能极大提高内容营销的效果,建立自己的内容营销方法论。

不过这里有个小思考,那就是当AI比我们更懂用户的时候,我们是否还需要到一线接触客户?AI洞察的客户需求,与真实的客户需求之间,还有没有优化空间?还有,如何平衡商业目标和用户隐私?

三、渠道协同:AI让内容“一键分发”

1、跨平台内容DNA技术

在AI技术的助力下,内容分发不再是简单的渠道拓展,而是通过跨平台内容DNA技术,实现内容基因的深度融合。这一技术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,为内容创作者提供精准的渠道匹配建议。

阿里妈妈的MNN(Mobile Neural Network)技术,是阿里妈妈开发的跨平台AI技术,就可以自动识别不同平台的内容偏好,生成适配版本。比如,一段长视频可以自动拆解成适合抖音的短视频、适合微博的图文,甚至适合官网的深度文章。

也许在某个新品上市时,利用AI在48小时内生成200多个版本的内容,覆盖100+平台,曝光量突破1亿,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。

2、动态战役沙盘

AI技术在内容分发领域,还发挥着动态战役沙盘的作用。通过实时数据分析,AI能够帮助营销人员快速制定和调整内容分发策略,实现精准营销。例如,针对特定时间段、特定地区、特定用户群体的营销活动,AI可以自动生成最优的传播方案,提高营销效果。

具体可以分成三个步骤:

测试:AI自动生成多个版本的内容,进行A/B测试;

优化:根据实时数据调整内容策略;

放大:将表现最好的内容批量投放。

营销人如何一键分发不同内容?推荐两个工具:

工具推荐

  • 谷歌Performance Max:自动优化跨渠道投放;
  • HubSpot:一站式管理多个渠道的内容。

四、网红经济:AI虚拟网红的崛起

在网红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,AI虚拟网红已成为一大亮点,很多AI虚拟网红在多个领域取得现象级成功,比如虚拟网红Lil Miquela,拥有240万粉丝,活跃在社交媒体上。

Lil Miquela的外观具有明显的特征,如雀斑和豁牙,这使得她在众多网红中脱颖而出,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外貌特征和多样化的风格,尽管她的外貌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美丽标准,但她凭借独特的穿搭和表现力迅速走红。

2025年AI内容营销趋势:从工具到伙伴,营销人如何不掉队?

虚拟网红的诞生,会不会改变网红生态,比如MCN机构不需要培养那么多真人网红,转向向AI网红工厂的方向发展?那么营销人和人类网红该如何生存呢?

一是人类网红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,因为TA们可以跟观众建立真实的情感连接,也有比较独特的人格魅力,所以暂时还不用担心;

二是提升自身价值,在AI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,传统网红应注重自身价值的提升。如:加强专业技能培训、提高内容质量、拓宽收入渠道等。

三是关注用户需求,深入了解用户需求,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。AI虚拟网红虽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,但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对情感的感知。

四是创新营销模式,结合AI技术,探索新的营销模式。例如,利用AI技术实现个性化广告、虚拟直播等。

五是加强版权意识,尊重原创,保护自身权益。在AI时代,版权问题愈发重要,传统网红应加强版权意识,避免侵权行为。

AI虚拟网红的崛起为网红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,营销人需紧跟时代潮流,积极拥抱AI技术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五、隐私合规:AI的“紧箍咒”

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,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,隐私合规问题也必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之一。

中国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》征求意见稿,将明确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,并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。

欧盟AI法案对数据收集和使用也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,覆盖了从市场准入、运营责任到透明度要求的全链条规则,对在欧盟境内或影响欧盟市场的AI系统和活动产生约束力。

像DeepSeek这样的AI工具,也利用不同的技术来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隐私,比如

数据蒸馏技术: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模式,而不是直接使用原始数据;

区块链内容溯源:某奢侈品牌用区块链技术为每段内容打上“数字指纹”,确保可追溯;

道德AI框架:建立一套AI内容生成的伦理规范。

作为营销人及我们所在的企业,在面对日益严格的隐私合规要求时,可以:

明确数据合规责任:明确AI内容营销中涉及的数据合规责任,确保从数据收集到应用的全过程符合法规要求;

加强数据安全防护: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、脱敏等技术手段,提高数据安全性,防止数据泄露;

优化数据治理流程: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,包括数据收集、存储、使用、共享和销毁等环节的规范操作流程;

开展员工培训:加强对员工的数据合规意识培训,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;

与第三方合作:与具备数据合规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合作,共同应对数据合规挑战。

结束语:2025年,营销人如何不掉队?

在2025年,AI内容营销的大潮下,营销人的角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为了不掉队,我们需要进行能力的重构,构建三个坚实的支柱。

1.技术策展力

在AI内容营销的背景下,创意策划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营销人需要训练和指挥AI工具和算法,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,提高内容的吸引力的同时,让AI为我所用,符合我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。

2.人机协作力

在策展之下,还要跟AI高效配合,比如利用AI梳理出自己的工作流,把每一步都拆解成AI能做的步骤和内容,这样不仅每次创作的时候,不仅效率可以提升,还能给自己一些视角和结构的输入。

3.伦理判断力

AI生成的内容并不是100%正确的,可能还涉及到一些错误或伦理边界问题,需要我们把好伦理关,对数据、案例和内容进行多方验证,不要拿来即用。

立即行动清单

在众多AI内容工具中,找到适合你的,也可以打造一个工具组合:

比如DeepSeek可以进行深度思考,可以给我们一些不同维度的内容输入,如果想法枯竭,可以用它来试试;

Kimi适合长文本的解读和输入输出,如果需要对某个报告或长文本进行解读,可以使用Kimi;

豆包整合的内容来源更倾向于抖音、头条都字节系的内容,比较生动有趣,也相对接地气。

给自己2-3个月的时间,测试这些内容生成工具的成熟度,找到它们的优势和盲点,做到使用这些工具时心中有数。

AI,已不再是遥远的未来概念,它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,你都做了哪些准备?

原创文章,作者:大鹏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uziqianzhan.com/article/6173.html

(0)
上一篇 2025-01-03 19:47
下一篇 2025-03-04 20:32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